玉藻公園位於高松港附近,其所在地曾是舊高松城,亦即江戶時代(1603—1867)統治該地的大名松平家之根據地。這座16世紀的城堡曾於1640年代被重建並大規模擴張,至今猶存的少數建築物也是在當時落成。這包括月見櫓塔樓和水手御門,以及部分石牆和從瀨戶內海取水的壕溝。遊客可乘船探索部分內壕並順便餵魚,一趟只需要大約30分鐘,乘船時還能看到城堡本丸曾經矗立於該處的高台。那座高台經過多年的發掘與修繕,已於2013年對外開放,遊客可在高台上眺望高松市和遠方賴戶內海上的島嶼。
建造於1917年的披雲閣,是公園內另一座值得留意的建築物。它原本是松平家的迎賓館和鄉村別墅,該家族是高松藩前領主的後代。披雲閣是一座傳統日式建築,但它也按照當時的習慣納入了西方的影響和建築技術。今日披雲閣已被指定為重要文化財,並可供茶道、音樂會和攝影等活動租用。這座建築物的看點有面積達280平方公尺的大書院,以及種植著松樹和蘇鐵的石頭庭院。
了解更多
香川縣立博物館位於風景優美且交通方便的地方,接近JR高松車站和高松港。此設施兼具博物館與美術館的功能,是許多種活動的中心,這些活動都是在展示、推廣、研究香川縣的文化史。
這座博物館提供香川縣的歷史全景,其常設展包括一組複製品,展示了各種與松平家有關的歷史物品,這個武士家族在17與18世紀控制著高松藩(今香川縣)。其中有一件八面屏風精確地描繪了17世紀中葉高松城及其周圍的市區景緻,它也因此被縣政府指定為有形文化財。在常設展之外,這座博物館還會舉行各種特別展,介紹國家指定重要文化財當中的歷史與文化物品。這裡也有與瀨戶內國際藝術祭──三年一次、在瀨戶內海群島上舉辦的現代藝術節──合作的定期展。
在博物館一樓,你可以找到供人嘗試傳統服裝的體驗學習區。遊客可選擇十二單,也就是平安時代貴族女性的正式宮廷裝束;或是結合傳統甲冑(鎧)與頭盔(兜)的套裝,這是封建時代日本武士的穿著。傳統服裝體驗免費且無須預約,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會協助你穿上服裝,這通常需要20至30分鐘。
了解更多
栗林公園的歷史
栗林公園原本是松平家宅第的一部分,他們是高松藩的領主,從讚岐國(今香川縣)統治者生駒家那裡繼承了這片土地。這座庭園最初建立於1642年,200多年來都是由松平家維護並享有,一直到1868年為止。在該年的明治維新之後,由幕府(武家政權)統治的幕藩體制被西式的中央集權政府取代,松平家也喪失了領主的地位,栗林庭園隨即於1875年轉變為公園並對外開放。作為高松的象徵以及這座城市最受歡迎的景點之一,今天的栗林已被視為日本保存最完善的江戶時代(1603—1867)庭園之一。
這座庭園採用了在江戶時代受到高級武士喜愛的回遊式構造,其特徵是一系列小心建構的景色,讓遊客在行走時有目不暇給的感覺,栗林的許多這類美景都聚焦在池塘或小山丘上。庭園內有大約1,400棵松樹,地面上還有以藝術手法配置的岩石點綴。另一個特點則是對「借景」的使用,這是一種庭園設計上的技巧,能利用庭園外的自然風景創造開闊感。在栗林提供此一背景的是西方的紫雲山,只要從特定角度觀賞,就能看到這座山彷彿矗立於庭園內的景色。其中一景在飛來峰就能看到。
栗林庭園包括又稱南庭園的原始大名庭園,以及建造於明治時代(1868—1912)的北庭園。想完全遊覽這座廣大的公園最多需要兩小時,而且每個季節都有不同的景色供遊客觀賞,尤其以春天的櫻花和秋天的紅葉最能吸引遊客。
最佳觀景點:茶室「掬月亭」與飛來峰
茶室「掬月亭」與假山「飛來峰」是栗林庭園內最美的兩個觀景點。前者是落成於1600年代早期的茅屋頂建築,由在江戶時代(1603—1867)建造此庭園的高松藩大名使用。這間茶室位於南池附近,其特徵為具有四個正面,因此可從任何方向進入其中。只要坐在最接近池塘的「掬月之間」的榻榻米地板上,從特定角度看向水面,就會感覺自己好像漂浮在水面上。除了提供四面八方都經過精心設計的景緻,掬月亭的天花板低矮且少有牆壁,更讓這間茶室在夏天成為一個舒適涼爽的地方。它貼近地面的視角與飛來峰形成鮮明對比,後者是庭園中最高的地方,位於南池的東側。飛來峰的形狀被塑造的像富士山,在上面能眺望池塘、偃月橋、掬月亭,以及遠方作為背景浮現的紫雲山。此情此景偶爾還會受到滑過池塘的古風遊船點綴。
了解更多
屋島(屋頂之島)是矗立於高松市中心往東近處的火山台地。正如其名所示,它曾經是一座島,與四國之間隔著狹窄的海峽,但1600年代的填海工程使其變成了陸地。遊客現在可以步行、駕車或搭公車到台地頂端,飽覽高松與瀨戶內海群島的美景。過去屋島所在的位置使其成為一處戰略要地,720年完本的《日本書紀》(日本編年史)就首次提及了這片台地上的防禦工事。數世紀後的1185年,屋島東側的壇之浦海灣又成了平氏和源氏這兩個敵對武士家族的著名戰場。源氏打贏屋島之戰後又徹底毀滅了平氏,並於其後建立起鐮倉幕府,在1192年至1333年間統治著日本。屋島的另一個歷史景點是屋島寺,其同時也是四國遍路八十八處的第84號札所。屋島寺據說創建於8世紀,其本堂因為是建於鐮倉時代(1185—1333)的指定重要文化財而特別受到關注。
了解更多
高松市是日本盆栽的主要產地,大約種出了全國百分之80的迷你松樹。國分寺及其周邊的鬼無地區尤其因這些盆中小樹而聞名,它們都是培育自這地區營運中的約60間盆栽庭園和育苗場。其中一些在19世紀初就已經開業,那時候當地的種植者才剛開始嘗試使用日本黑松製作盆栽,這種樹在沿岸和瀨戶內海的島嶼上非常普遍。
高松當地的果樹種植業根深蒂固,手工藝人們就是使用來自此產業的植物知識和修枝技巧,將盆栽種植發展成了獨當一面的產業。直到江戶時代結束的1867年為止,盆栽都是一種主要流行於貴族階級和高級武士之間的嗜好,但它在接下來的世紀之交獲得了廣大的愛好者。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高度經濟成長又讓它迎來了第二波發展,使得高松的盆栽產業繁榮不已。這一切都是源自當地相對溫暖的氣候,再加上較少的降雨量,使得這座城市變得非常適合種植松樹。
位於國分寺的高松盆栽之鄉,是讓遊客能就盆栽種植與培育學到更多的設施。它為此提供了各種工作坊和課程,但這裡主要還是因其市場而聞名。在市場上有來自全日本的盆栽專家慕名而來,高松超過40間的育苗場都會在此販售其產品,讓買家在大約10,000棵樹中間做挑選。較小的種類得花上10到15年方可長成,較大的盆栽更得在育苗場經歷多達40年的精心塑型方可上市。
了解更多
歌舞伎是高松市香川町東谷地區的傳統藝術。據說所謂的「下谷歌舞伎」始自文政年間(1818—1830),當時的年輕人到德島當藍染工人,回鄉後舉辦演出以饗當地神道教神祇。當這種早期形式的歌舞伎達到最盛期,這個區域內的所有人都參與其中,大家基本上都會出現在歌舞伎的舞台上。
在當地民眾的支持下,全新命名的「農村歌舞伎小屋祇園座」於2001年在平尾八幡神社境內建立,每年5月舉辦定期公演,此外也有不定期演出。
香川町文化財保護協會歌舞伎分會於1963年成立,而後香川縣於1965年將東谷農村歌舞伎認定為無形民俗文化財。
了解更多
鹽江溫泉鄉位於高松市南部,作為縣內最古老的溫泉而為人所知。這裡有著放鬆的氛圍,可以讓人的身心在未經雕飾的自然中煥然一新。遊客能在此地找到傳統日式旅館和一日遊溫泉設施。
這裡的溫泉據說是在奈良時代(710—794),由傳布佛教的僧侶「行基」所發現。此外,佛教真言宗的創立者「空海」也曾在此修行,並稱頌本地的水具有治癒效果。鹽江也因此自古便療癒了許多人,成為了歷史上的重要場所。
這裡的溫泉會隨著季節展現各式各樣的風情。春天盛開的櫻花、夏天的螢火蟲、秋天的紅葉、冬天的雪景,想必人們都會為這些景色深深著迷吧。另外,來這也請務必品嚐看看天魚及山豬料理,並盡情地體驗鹽江的大自然。
了解更多
這所戶外博物館位於屋島的山腳下,並展示了33間古民宅與歷史建築範例,它們都是從四國各處移建復原而來。在50,000平方公尺大的腹地中,有著種類各異、充滿地方風格,落成於江戶(1603—1868)或大正(1912—1926)時代的建築物。這座博物館也有展示那時代人們使用的工具或物品,向遊客展示當時的日常生活。館內還有一座由建築師安藤忠雄設計的四國村藝術展覽館,展示繪畫、雕刻、東方藝術作品以及其他展品。烏龍麵店「Wara家」也很受遊客歡迎,這間餐廳坐落於經過翻修、有著茅草屋頂的古民宅中,販售有自製的烏龍麵;而茶室「異人館」則是使用移建自神戶的西式住宅。
了解更多
根香寺是四國遍路八十八處的第82號札所,位於香川縣五色台的主峰青峰山。寺廟境內與通往本堂的道路被鬱鬱蔥蔥的綠意包圍,成列的楓樹更會讓這風景在秋天轉為紅色。這裡是縣內最有名的賞楓景點之一。
通往根香寺的參拜道路據稱在17世紀的江戶時代前半葉便有人使用,當時的路標和里程碑仍有許多留存至今。你也可以在路上發現其他遺跡,包括名為「下乘石」的標誌,告訴人們這裡是聖地的入口,接下來所有的參拜者都必須下馬或下車步行前進。由於其作為日本國家遺產的重要性,這條道路已於2013年被指定為歷史遺跡。
進入寺廟境內之後,你可以走過一條筆直的道路前往本堂,其中保存著大約33,000尊菩薩像,都是由信眾所捐獻的。開車前來的訪客還會在寺廟旁的停車場裡,看到一尊異樣且有些嚇人的雕像。
這是一尊牛鬼像,來自西日本民間傳說中的一種超自然怪物(妖怪)。其名稱一如字面意義,是「牛型惡鬼」的意思,因此它有著一副牛類的外表。牛鬼有著極端殘忍且野蠻的天性,根據傳說,大約400年前有隻來自青峰山的牛鬼一直令附近的村莊寢食難安。某天村人請求名為山田藏人高清的弓術大師消滅惡鬼,這位弓手接下了委託並外出尋找,但卻沒能找到惡鬼。弓手並未放棄,而是決定前往根香寺祈禱。到了第21天,他終於成功找到並打倒了怪物。牛鬼嘗試逃跑,但弓手追上牠並切下其牛角,還將牛角奉獻給寺廟,一直保存到了今天。
了解更多
國分寺是四國遍路八十八處的第80號札所。它在8世紀時創建於讚岐國,也就是今天的香川縣。當時日本在聖武天皇治下,深受叛亂、自然災害與傳染病所苦。天皇想重新為國家帶來和平與穩定,為此決定在全日本建立一系列名為「國分寺」的公立佛寺,作為團結與繁榮的基礎,而這座寺廟就是代表讚岐國的國分寺。
國分寺位在距離JR予讚線國分車站步行7分鐘處,寺廟境內種植著松樹,通往本堂的路邊則排列著一系列石製的佛像,而本堂已被指定為日本的重要文化財。路邊剛好有88座雕像,代表著四國遍路八十八處的縮影,可供無法走遍所有札所的信眾參拜。走過這條路所累積的功德,與實際完成四國遍路等同。
走過88座雕像之後,道路會帶你經過一群平坦岩石所在的地方,它們是好幾世紀前金堂(本堂)所在處的基石。這33塊石頭仍舊完好無缺,從中可見它們支撐過的殿堂有28公尺長、14公尺寬。此外還有15塊基石位於地藏堂(供奉地藏菩薩的殿堂,祂是日本的重要佛教神祇)前,指出該處曾矗立著有10公尺寬、63公尺高的寶塔。這裡也是四國島上僅有兩處的特別歷史遺跡。
想學習更多歷史的訪客可以造訪讚岐國分寺跡資料館,該館就位於國分寺附近。資料館內收藏著古代陶器、金屬工藝品,以及其他在此區域出土的物件。這裡也有一座原始金堂的1/20模型,搭配資訊豐富的含插畫說明板,以及提供遺跡虛擬實境導覽的播放室。
了解更多
瀨戶內海是位於本州、四國、九州等日本主要島嶼之間的水域,經常被簡稱為內海。它從古至今都是交易、旅行、戰爭上的重要水路,其海上還分布著約3,000座島嶼,其中一些有住人,但更多的則是無人島。小豆島是內海上的第二大島,以其橄欖園而聞名;「藝術之島」直島則是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的主要會場之一。這兩座島嶼都是熱門的觀光目的地。如果想去小豆島、直島,或是其他幾個更小的島嶼,都可以搭乘從高松出發的定期渡輪前往。
如果想欣賞茂密森林、沙灘、平靜水面等內海群島之美,可以前往香川沿岸的觀景點,例如:矗立於高松市旁的火山台地「屋島」、位於高松與坂出之間的「五色台」以及三豐市西部的「莊內半島」。自駕或坐火車的遊客也可以在穿越13公里長、連結四國和本州的瀨戶大橋時,享受放眼群島的景色。
了解更多
在超過200年的時間裡,和三盆都是在香川縣和德島縣等四國東部製造。這種糖具備最高品質,原料只有結晶蔗糖和適量的水,卻能製造出質地細膩的高品質甜味。「和三盆」這個名字源自「在托盤裡揉磨三次」之意,最後只選用最細膩的砂糖製成。這種糖塊的製程在過去曾是受到嚴密看守的機密。
這種甜點的作法很簡單,任何人都可以做,要不要試著做做看這種可愛的糖塊呢?步驟上只要先攪拌砂糖,接著放入木模中壓製,最後再將壓製完成的糖塊放到板子上就完成了。和三盆不僅反映出了四季之美,也是一種以藝術角度欣賞大自然的方式。
在製糖的過程中,木模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而這些木模都是出自於同一人之手,那就是市原吉博先生。他是四國唯一能製作此種傳統木製工藝品的人。
了解更多